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,在“5.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”之际,中华联合湘潭中支特别发布老年人投资诈骗风险提示,帮助老年群体增强风险防范意识,守好“养老钱”。
一、老年人最易遭遇的5类投资骗局
1.“高收益低风险”骗局
话术:“保本高息”“稳赚不赔”“国家扶持项目”
真相:承诺年化收益超6%需警惕,30%以上基本是诈骗,最终卷款跑路。
2.虚假养老项目
话术:“投资养老床位,免费入住还享分红”“以房养老,按月领钱”
真相:诱骗抵押房产或缴纳高额会员费,项目根本不存在。
3.亲情牌诈骗
套路:伪装成“理财顾问”或“干儿女”,嘘寒问暖获取信任后推荐虚假投资。
特点:前期返小利诱导加大投入,后期失联。
4.假冒权威机构
手段:伪造银行、政府或知名企业文件,以“内部渠道”“精准扶贫”为名行骗。
陷阱:制作虚假APP、网站,甚至组织“实地考察”增强可信度。
5.“免费讲座”陷阱
诱饵:通过送礼品、免费旅游吸引参与,推销“收藏品”“虚拟货币”等。
套路:承诺“高价回购”,实则无法兑现。
二、防骗指南:牢记四要四不要
四要原则:
1.要核实资质:通过银保监会、证监会官网查询机构是否持牌,投资前与子女商量。
2.要理性看待收益:收益率超过6%需谨慎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
3.要保护个人信息:不透露身份证、银行卡、验证码,不随意扫码下载APP。
4.要留存证据:合同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妥善保存,便于维权。
四不要原则:
1.不轻信陌生人:警惕线上“好友”、电话推销,拒绝“代为操作”账户的要求。
2.不贪图小便宜:远离“免费礼品”“返现红包”等诱饵,避免因小失大。
3.不匆忙做决定:大额投资前至少冷静24小时,多咨询家人或社区民警。
4.不投资陌生领域:对NFT、元宇宙、虚拟货币等新型概念保持警惕。
三、家人如何帮助防范?
1.定期沟通:主动了解老人的理财动向,关注资金流向。
2.案例警示:通过反诈新闻、视频(如《孤注一掷》)提高老人防骗意识
3.技术防护:为老人手机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,设置转账延迟到账。
4.情感关怀:多陪伴减少孤独感,避免骗子打“感情牌”。
四、不幸被骗怎么办?
1.立即报警: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,提供转账记录、聊天截图等证据。
2.快速冻结账户:联系银行挂失银行卡,申请止付以减少损失。
3.心理疏导:避免指责老人,及时安抚情绪,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。
4.举报渠道: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、12337平台提交线索。
中华联合湘潭中支温馨提示:投资理财需谨慎,高额回报有风险!请广大老年朋友提高警惕,守护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,如遇可疑情况,可随时咨询保险公司或拨打金融监管部门热线核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