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案情简介】
2023年3月,消费者王女士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某“保险代理中介”李某。李某自称与多家知名保险公司合作,推荐了一款“年化收益8%”的理财型保险产品,并承诺“保本保息、随时退保无损失”。在高收益诱惑下,王女士未核实资质便转账20万元购买该产品。数月后,王女士发现“保单合同”内容与承诺不符,且所谓的“保险公司”并无正规资质,李某也已失联,王女士立即报警。经警方调查,该中介机构涉嫌伪造保险合同非法集资,受害者多达50余人,涉案金额超千万元。
【风险分析:非法保险中介的常见套路】
在投保过程中,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,警惕以下常见套路:
1.冒充正规机构
如:伪造营业执照、保险从业资格证,冒用保险公司名义宣传,甚至搭建虚假官网、APP误导消费者。
2.虚假宣传诱导
如:以“内部渠道”“限时优惠”“高额返佣”为噱头,夸大收益、隐瞒产品风险,甚至承诺“保本保息”。
3.合同条款陷阱
如: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条款不熟悉,偷换概念(如将“预期收益”宣传为“固定收益”),或私自篡改保单内容。
4.资金安全风险
如:要求消费者将保费转入个人账户或非保险公司对公账户,导致资金被挪用甚至卷款跑路。
【如何识别与防范非法中介】
1.核实资质“三查三看”
查机构: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验证中介机构是否具备《保险中介许可证》。
查人员:要求销售人员出示相关证件,并致电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核实其身份。
查产品:通过保险公司官网、官方客服等正规渠道确认产品真实性,警惕“独家代理”“内部产品”。
2.警惕“高收益”话术
保险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,承诺“稳赚不赔”“远超市场水平”的多为骗局。
3.拒绝非正规缴费方式
保费必须支付至保险公司,切勿向个人账户、第三方平台转账。
4.仔细阅读合同条款
重点关注保险责任、免责条款、退保损失等内容,发现与宣传不符时立即终止交易。
5.留存证据及时维权
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合同原件等证据,若遭遇诈骗,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消费者需牢记:非法保险中介不仅可能导致资金损失,更可能因购买“虚假保单”失去风险保障。请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、持牌中介机构购买产品,切勿轻信“熟人推荐”、“电话营销”等非正规途径。守住钱袋子,从提高风险意识开始!
(富德生命人寿湘潭中支)